用175米的線,縫1件龍鳳旗袍屋頂秧田工裝
來源: 發表時間:2018-05-16 20:35:29
文|何菲 攝影|朱正威 文字經編輯整理
張愛玲說“女人1生中最該收藏的兩樣東西,1是玉鐲,1是旗袍。”
從張愛玲到《花樣年華》里的蘇麗珍再到《色€€戒》里的王佳芝,旗袍襯托出的上海女人的韻味,讓所有女人都渴望具有1件風情萬種的旗袍。
好旗袍必須是量身定制的。而定制真實的傳統旗袍,1定要在上海。在旗袍的壯盛期,上海紅黃藍幼兒園工作服正是中西文化雜處的大都市,在絕大多數人的心目中,旗袍兩字所引發的聯想,就是上世紀3410年代的海派旗袍。
受熱播影視劇煙臺工作服 聯系人官的影響,來做旗袍的女人們向龍鳳旗袍的第2代傳承人褚宏生描寫這樣或那樣的要求,老爺子只需看她們1眼,就知道誰合適穿絲絨旗袍,誰合適穿綠底大花旗袍,誰合適穿素色條紋旗袍,誰合適貼身短打旗袍。旗袍的模樣,是烙印在他頭腦里的。
褚宏生,著名海派旗袍大師,今年已100歲。1個世紀里,他做了數千件旗袍。
褚宏生的妙手生花,讓龍鳳旗袍成了上海的經典文化。
現在的龍鳳旗袍,還是電視節目的常客。在最新的傳統文化體驗類節目《非凡匠心》里,張國立與蔡少芬相約龍鳳旗袍店,跟隨旗袍技藝大師江滿宗學傳統旗袍制作技法。
第1次嘗試裁剪的蔡少芬激動不已:“剪完以后的紙板放在身上正好就是1/4,太精確了!旗袍師傅真的不是1般人。”
勤勤奮懇的匠人精神,精致優雅的旗袍風情,通過影視記錄感動了更多的年輕人,也吸引了愈來愈多的客人來定制旗袍。
其實到清末明初,旗袍還是屬于京派文化的。最初,流行瘦長、緊窄、小袖、素簡的旗袍;后來發展為寬大繁褥,不顯現形體,且內著長褲,是御寒遮體、表示身份的服裝。
上世紀30年代,上海出現改進旗袍,吸取西式裁剪方法,融入收腰設計,內著絲襪,開衩處露腿,面料較輕浮,裝潢亦較簡約,從傳統的袍服演化成西方的裙服。
海派旗袍1路經歷了上世紀70年代的衰落,上世紀80年代的復蘇,到上世紀90年代的再次興起,由原上海著名的朱順興、范永興”、錢立昌、閻鳳記、美昌等蘇廣成衣鋪合并而成的「龍鳳旗袍」,云集了上海中式服裝技術之精華,漸漸發展為全手工、高質量的個性化精工制作。
究竟哪一種身材穿旗袍最有模樣?徐永良給出了最嚴格的標準:胸圍2尺5、腰圍2尺1、臀圍2尺7。太胖或太瘦,都會破壞線條美。惟有這類身材,才穿得出“前突后翹、比例勻稱”的效果。
龍鳳旗袍第3代傳承人徐永良出身裁縫世家。1985年,徐永良頂替父親進了上海龍鳳中式服裝店,至今已干了30多年。他幫楊瀾、范冰冰等女明星做過旗袍,為姜昆做過中裝,為不計其數的領導人縫制過出訪國外的中式禮服。
「102星座」盤扣外部造型以圓形顯現,內部簡潔易辨,平整飽滿,既體現西方傳統的文化元素,又展現出中國盤扣的精巧手工。
他還研制出了300余種花色盤扣,突破了龍、鳳、孔雀、福、祿、壽、喜、吉祥如意等傳統圖案,把旗袍的1個配件發展到工藝美術作品的極致,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資文化遺產傳承人。
龍鳳旗袍的盤扣稱得上是藝術品,1件旗袍上的盤扣常常要花費1天或幾潔凈間工作服要求天時間,根據客人的年齡、出席場合等搭配:春節配如意扣、鳳尾扣,老太太生日配壽字扣,年輕女性配蘭花扣、盤香扣。
龍鳳旗袍的料子用的是蘇杭絲廠的上等絲綢、織錦緞等,如今則引入真絲爛花絨絲絨、真絲泰絲、真絲重縐、金絲絨等創新面料。
為了發揮好料子的特性,讓旗袍更貼身,裁縫師傅要精確丈量人體36個部位的尺寸,隨后依照縮放比例和長時間經驗進行剪裁。
旗袍的樣式很多,開襟有如意襟、琵琶襟、斜襟、雙襟;領有高領、低領、無領;開衩有高開衩、低開衩;袖形有寬袖形、窄袖形、長袖、中袖、短袖或無袖……
在龍鳳旗袍的工作坊,能見識到瀕臨失傳的鑲、嵌、滾、宕、盤、繡6大歷史傳統工藝,與胸省、腰省、裝袖、肩縫等西式縫制工藝相結合,搭配各式各樣通過手工鏤、雕、繡構成的圖案,和寓意吉祥的盤扣,既表現了女性曼妙的曲線,又不失端莊慎重,更增加了旗袍的藝術觀賞性。
滾邊亦是1絲不茍。按傳統工藝,到達“寸金成9珠”的效果,即1寸長度里有9針,這是龍鳳旗袍嚴格恪守的準則。細密飽滿的針腳,絕對的平整帖服。1件旗袍要縫多少針是沒法統計的,但線大概花175米。
「龍鳳呈祥」對襟喜褂
新娘喜服以大紅真絲素緞制成, 以盤金繡繡出各種吉祥紋樣, 紋樣布局以龍鳳、福、 喜、牡丹、 胡蝶、 鴛鴦、 蝠鼠等傳統紋樣增加了石碣定制工作服服裝的喜慶與富貴之氣。
鏤、雕等絕技的應用水平亦仿佛天成。手工鏤雕出龍鳳、如意、蝙蝠、花卉等各種精美圖案,然后貼縫在旗袍或中式短襖上,這使旗袍在實際衣物以外,更成為1件工藝品。
「喜鵲登梅」真絲刺繡旗袍
旗袍以深色真絲重縐制成, 制為元寶領、 短袖、 雙開衩、 長下擺的經典款式。 前襟和下擺所繡喜鵲登梅圖案, 是中國傳統吉祥圖案之1, 寓意吉祥喜慶。 喜鵲以上下相對的情勢繡出, 結構平衡與對稱; 色采則以紅色、 白色為主, 在深色的質地上顯得醒目跳躍。 領口的梅花盤扣與圖案相互呼應,使整件服裝尤顯古樸典雅。
至于繡,龍鳳專門送去蘇州,請手藝高深的蘇州繡娘繡出精美的蘇繡作品。
每件龍鳳旗袍由1位師傅全包。1針、1線、1人,絕不采取流水化操作。快則34天,慢則兩3周。客人當場試穿,不滿意立刻改。劉少奇夫人、鄧小平夫人、董建華夫人都曾量身定制,更有很多上了年紀的海外、港臺回頭客,每一年都會專程造訪龍鳳。幾代人的努力,使龍鳳旗袍逐步成了公眾心目中海派文化、海派風尚的重要標志之1。
如今,龍鳳旗袍手工制作技藝入選國家級非物資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項目,但是摩登都市的快節奏始終在沖擊著慢工出細活的手藝。現在的龍鳳旗袍約有30名員工,而全手工旗袍面對巨大的市場需求,龍鳳1直求才若渴。
為避免技藝失傳,龍鳳采取了多項保護措施。比如將傳承至今的各種款式制成相冊、拍攝樣本照片,將各種盤扣做成實物等,還專門開辟出傳習所用于培養傳承人和新生氣力。
傳習所的牌子,1塊掛在龍鳳旗袍的工作坊,1塊則被掛在了逸夫職校。每一年都會有沉得下心、手巧的學生到龍鳳實習、工作。固然也只有能真正沉下心來的孩子才能做好旗袍,體會到旗袍藝術的精華。
留住人,才能留住藝,留住文脈。
兩年多前,龍鳳旗袍實體店遷到陜西北路。新店里,擺設了很多時尚典雅的新品種。有帶著中式花紋的抹胸小禮服、有在真絲面料上手繪的改進旗袍,還有最近幾年來在東南亞和港臺地區流行的喜褂,件件美得驚人。
除在店面中售賣,龍鳳旗袍也嘗試進社區或在展館展現。“3月份龍鳳旗袍進駐了靜安區文化館參與非遺展,現場詳細介紹了旗袍歷史,還有傳承人展現旗袍制作手藝,參觀者與多媒體互動虛擬試穿旗袍。新穎有趣的展會吸引了很多人。”市場經理陶堯康說。
龍鳳的師傅們始終有1個隱蔽的欲望:將龍鳳打造成類似LV、香奈爾這樣的國際奢侈品牌。他們在奉賢路舊大樓的兩個小小單元里,在兢兢業業的1針1線中,懷揣著浪漫主義實有人口工作服情懷,展望到了龍鳳非常美好的未來。
但是這個夢,沒有4代人的努力是不可能實現的。
雖然高端定制其實不好做,但是最近幾年來龍鳳旗袍每一年的銷量仍以10%逐步增長。“以手工為堅守,以傳統為特點,以創新打開市場,未來仍大有可為”。
1件旗袍是女性身上的活動氣韻,當下的龍鳳旗袍,已不單是1件衣飾,也在記錄1段歷史,遞出1張優雅的文化名片。
非遺檔案龍鳳旗袍
龍鳳旗袍創建于1936年, 是唯1的旗袍類國家級非物資文化遺產。 龍鳳旗袍的特點在于全手工、 高質量的個性化精工制作, 通過精確丈量人體36個部位的尺寸, 保證制作的旗袍完善展現體型。 縫紉制作工藝繼承了鑲、嵌、 滾、 宕、 盤、 繡的工藝特點, 精選的面料和手工鏤、 延吉梅花狗肉館工作服雕、 繡出的圖案,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。
更多龍鳳旗袍的海派風情
可點擊“瀏覽原文”購買4月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