央視賣萌,國寶開口講段子,這檔只有5分鐘的紀錄片,竟拿下9.4分看笑了所有人
來源: 發表時間:2018-05-01 17:32:33
這是司馬推送的第627個與眾不同的人
央視的畫風,愈來愈不走尋常路了。不久前,1部《國家寶藏》集合了王凱、梁家輝、梁朝偉等重量級明星,愣是拍出了1部文物界的“演員的誕生”。
這回又開始走“賣萌”線路了,竟然讓100件文物“開口”說話,這清奇的腦洞,加上靈動俏皮的音樂,幽默調侃的畫風......百萬觀眾就這么在“哈哈哈哈”中成了千歲國寶文物的自來水。
原來,文物也不是高冷、碰不得、摸不得的國寶,它們也是有溫度,帶著煙火氣的。
“你有1條來自國寶的留言,請注意查收”。
最近,你的朋友圈被這句話霸屏了嗎?
司馬被朋友瘋狂安利1部片子,
上網1查,雖然每集只有短短5分鐘,
豆瓣評分卻口碑炸裂拿下9.4的高分。
朋友圈被刷屏不算,
微博竟有8千多萬的討論,
而B站,已被彈幕大軍占據......
乍1看,
不就是部普普統統的歷史紀錄片嘛,
還是講文物的,
司馬差點就擔心內容“枯燥”給錯過了。
結果,先是被海報的清奇畫風給吸引住了。
幾千年前的文物啥時候開始撒嬌賣萌,
尋求修長的身材,乃至迷上佛系了?
仔細看過以后,
才發現不只宣揚海報畫風清奇,
這片子也有點“不正經”啊。
青銅人像正沖你眨眼睛,
怎樣有種奧特曼既視感?
陶鷹鼎胖胖的,自帶“肌肉萌”,
最主要是“我超兇哦”......
6千歲的人頭壺想哭起來,誰也勸不住!
這些沉睡幾千年的國寶恍如真的“活”了!
第1季剛播完,豆瓣評分就1路飆升至9.4,網友們已開始眼巴巴地開始期待第2季了。
“這個風格是我的菜!”
“超期待第2季,第1季我也就循環播放了幾10遍而已!“
“啥都別說了,這才是中國人應當有的綜藝!”......
而談起拍攝這部片子的初衷,導演徐歡說,“我們想讓更多人走進博物館,或說,沿著這條線,去記住中華文化的根,做1個有根的中國人”。
導演徐歡,被稱為“國寶專業戶”,央視紀錄片《china€€瓷》、《故宮》、《當盧浮宮遇見紫禁城》......都是她執導的,豆瓣平均在8.5分以上,1水的高分。
在過去,每當有人1提起“文物紀錄片”,腦袋里顯現出的就是煩悶、枯燥,那些皇家收藏仿佛只能仰望,長此以往,博物館里的文物也少有年輕人問津。
徐導想打破這個局面。煤礦用工作服褲子
每件文物都是中華民族智慧的代表,它身上有很多故事可以講,誰說文物紀錄片不能以輕盈歡脫的風格顯現出來?國寶也能夠很接地氣呀。
為了拍攝1部有血有肉的紀錄片,徐歡和1幫人扛著攝像機就動身了,此行只有1個目的:拍國寶。
北京、西安、景德鎮、敦煌......攝制組的足跡遍及了全國,拍攝了近百漢沽哪里有回收工作服的地方家博物館和考古研究所,510余處考古遺址。
“能走到的,能拍到的,我們都有去拍。金的、銀的、銅的、木的……各式各樣,多到你沒法想象。
唯1的條件是:有臉、有嘴的,“由于我們想讓國寶自己說話。”
終究,他們從全國3,856,268件珍貴文物中精選100件國寶,帶回來1個逾越8千年的國寶世界。
國寶是挑出來了,可每件文物都有自己的“脾氣”,摸不得,碰不得,挪不得。怎樣拍?那得文物說了算。
比如這件3星堆青銅神樹。它有特制的保護罩,沒法取出。而且玻璃展柜會產生強烈的反光。這要怎樣拍?
“先在展柜前后左右圍上1圈黑布,布置1個全黑的背景。再在黑布上挖個小窟窿眼,把鏡頭探出去,盡可能貼著玻璃1點點拍。我們得將就文物。”
為了不影響博物館的正常運行,節目組都是通宵拍攝。拍攝組的寇慧文回想說,
“與文物密切對視的時候全部人都會呆住,它們實在太精致了,真希望它們能以現代的方式重生,重新點綴我們的生活”。
雖然心里激動到不行,但問題來了:選完了,拍完了,要怎樣讓文物被觀眾喜歡?
這個節目組說了算,“我們這個團隊,60后到90后全都有,活潑得很。”徐歡說。
古老與流行的碰撞不但存在于紀錄片中,也在團隊里產生。看海報,你就知道了。這1組海報精致大氣,滿滿的中國風。
另外一邊,
海報上的文物們卻已急不可耐地
開始撒嬌賣萌了。
果然,先導片1出,
就吊足了網友們的胃口。
“叮~叮~您有1條來自國寶的留言,請注意查收。”
紀錄片開篇,
浩大的宇宙,斗轉星移的時空感乍現,
而在這宏大的背景前,
突然出現了1個仰望天空的剪影。
當殊效散去,剪影逐步清晰,
1尊樸素的紅陶人頭壺出現在你眼前。
嗯,這個“偽裝我是1個人”的水壺,
來自6千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。
它頭微微揚起,瞇著眼睛,嘴微張。
逾越千年而來以后的它,
是這樣撒嬌賣萌的。
司馬說正經的,
陶,是人類第1次從無到有的實驗,
在雙手作用下土壤、水、火交織在1起,
人創造萬物的非凡能力
就在把玩泥土的進程中誕生......
古老文明的覺醒都是從人像開始的,
這個看起來有點迷茫懵懂的陶壺,
可以說是華夏文明的開端了,
它的年紀也已有足足6千歲了。
當水從它的眼睛流出,就像流淚1樣,恍如記念著人類孕育的最初痛楚。
如今制作它的人已不存在了,是它卻與時間同歲,6千年,恍如霎時間。村落,已成了國,符號,已成了詩,呼喚,已成了歌。
時間,是它教會我們的最重要的1件事。
每件文物都有“網紅”的潛質,比如這件陶醉了6千年“偽裝我是1只鷹”的國寶陶鷹鼎。
“看起來挺威風的,它能用來做啥?盛水?儲糧?祭祀?”
由于年代過于久遠,陶鷹鼎的用處如今已不得而知,但它可是中國遠古陶器中最特別的1個,它是仰韶文化陶器中唯逐一件以鳥類為造型的。
對這樣1件珍稀的國寶,
官方給出的點評卻是:
這是1只有著胖胖腿的鷹。
陶鷹鼎:說我胖?
心寬、體胖,我愿意!
如果陶鷹鼎會說話,估計會要挾:“我可是超兇的,你不怕我找你麻煩?”
可節目組仍然不忘補刀:“它除上古的王者之氣,還有另外一種獨特的氣質,就是萌萌噠,具有著專屬的肌肉萌”。
陶鷹鼎:你才肌肉萌,你全家肌肉萌!
幽默風趣的畫風,
拉近了我們和國寶之間的距離。
聽它們“說話”,
就像在聽1位老朋友講故事,娓娓道來。
沒想到吧,
就連看似沒有甚么可講的甲骨文,
通過動畫的處理也變得生動活潑起來。
比如,人用力擺動雙手成了“走”,
1只梅花鹿正在吃青草,
就是鹿字的來源。
早上丈夫起來彎腰束起發髻,
就有了“夫”字。北京那里有賣工作服
甲骨文是中國最古老的成熟文字,我們如今寫出的橫豎撇捺,曾都1筆1劃地刻在骨頭上,這是文明和智慧的沉淀。
更奇妙的是,如今的我們還可以從字里“復現”商人的生活。
當甲骨文“活”了,我們也恍如穿越到了悠遠的古人生活的時期,與他們共命運,同呼吸。正所謂“刻骨,銘心”~
但是,
這樣“略不正經”的畫風,
60后的徐導1開始是強烈謝絕的。
“太不嚴肅了,這是對文物的不尊重,
也對不起這些文物在歷史上的地位。”
但轉念想來,“古人在陶盆上畫兩條魚、畫鳥獸時,他們的創作趣味應當和我們今天差不多。他們也會喜歡萌萌噠,也會大開腦洞,也會哈哈哈。”
那就試試看。
司馬1路看下來,這部片子不光內容俏皮、風趣,制作也良知滿滿,畫面干凈,大氣,隨意截屏就能夠做成壁紙。
黑科技和殊效也是“細致到了塵埃中”。
殊效要做到恰到好處,
能起到一語道破的作用,又不至于太搶戲,
就需要殊效師剪輯每幀的時候
都充分發揮細節控的精神。
100件文物,穿越8000年時間銀河,
每件都逾越千年而來,
但導演組最后卻決定將紀錄片
濃縮成每集短短5分鐘。
他們想用100個5分鐘的時間,扯開1條裂縫,讓你來聽文物親身講述它們的故事。
“可是5分鐘能干甚么?地鐵上刷個朋友圈?發幾張自拍?要介紹1件文物的前世今生實在太難了吧?”
5分鐘,要get1件文物的前世今生有點天方夜譚,但要讓人們喜歡上它,時間足夠了,短小精悍不正是現在年輕人喜歡的“輕松”“快節奏”嘛。
古老文明的傳承,還得靠年輕人。
所以海報這樣的小細節,
也大開腦洞,放飛自我了1番。
你也有機會看到
“婦好玉鳳”成了“鳳凰傳奇”,
紅山玉龍成了“打小就很萌de中華第1龍”。
甲骨文成了看不懂的“王的筆記”。
2年,700多個日晝夜夜,從選文物到節目播出,徐歡他們幾近是沒有好好休息過1天。“雖然每集只聚焦1件國寶,但100集終究顯現的文物卻有近千件。”
付出如此多的心力,再怎樣樣也對得住觀眾了,但節目播出后,徐導仍像個惴惴不安的孩子1樣。
沒想到,紀錄片1經播出,就刷屏了。
微博、B站的網友都瘋了,
就連1向評分嚴苛的豆瓣也給出了9.4的高分......
徐歡心里這顆石頭才算落了地。
文物,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講,是高冷的所在,只可遠觀不可褻玩的國寶。讓人欷歔的是,在我們與它們漸行漸遠的進程中,文明也悄悄失落了。
好在從《我在故宮修文物》到《如果國寶會說話》,有這樣1幫人,他們正努力讓更多年輕人回溯來時的路,找回華夏民族的根兒。
換1種視角,歷史不1定是冷冰冰封存在過去,而是有血有肉的,文物也能夠成為現代人眼里的網紅,很有煙火氣。如此,文明才能在時期的更迭中生生不息。
點擊觀看《如果國寶會說話》第1集以上圖片來自《如果國寶會說話》視頻截圖
及官方微博,版權歸其所有!